丹江口市官山镇铁炉村:

绿水青山富路宽

日期: 2019-06-24 09:36:00
来源: 十堰日报

  一颗颗车厘子挂满枝头,一朵朵油牡丹连成花海……6月,绿水青山环绕着的丹江口市官山镇铁炉村,处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铁炉村干群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一心谋发展,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车厘子喜变“黄金果”

 

  日炙樱桃已半红,更薰花气满襟风。走进铁炉村汇景苑生态农业观光园,漫山遍野的车厘子树上挂着一串串红透的果实,令人垂涎。

  2014年,该村返乡创业人士郑龙华成立丹江口市汇景苑生态农业公司,试种500余亩车厘子树。

  经过几年悉心栽培,2017年5月中旬果树开始挂果,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以前在广州做汽车销售生意时,我发现车厘子市场供不应求,就开始研究车厘子的生长条件。”郑龙华介绍,“精准扶贫启动后,我专程返乡,邀请专家对家乡的土壤、光照、气候等条件进行研究,发现铁炉村非常适合车厘子、核桃、石榴、猕猴桃等果木生长。”

  在汇景苑生态农业公司基地,记者看到村民王兴明正在忙碌着。“家里的坡地共有60余亩,全部流转给郑总种植车厘子,平时我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土地流转费有6000多元,在基地务工年收入2.5万元以上,在家门口就业还方便照顾父母,一举多得。”王兴明对记者说。

  一边拿着租金,一边拿着薪金,贫困户腰包鼓了起来。繁忙时节,该公司每天需要用工100多人,每年支付工人劳动报酬70余万元。

  如今,铁炉村依靠小小的车厘子,已带动20余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土地上绽放“幸福花”

 

  连日来,铁炉村腾飞油牡丹专业合作社抢抓有利时机,组织10余名村民在基地里种植油牡丹,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腾飞油牡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国和介绍,油牡丹是多年生木本经济作物,具有适应性强、寿命长、产量高等特点。除了观赏价值外,油牡丹的籽可以榨油,花可以制花茶、化妆品,根可以入药,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2014年,该村在三组王家院流转土地170亩,成立腾飞油牡丹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7户76人加入合作社。

  2015年至2018年,合作社在铁炉村及周边村累计用工达1100余人次,支付贫困群众务工工资3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在十堰市委办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铁炉村腾飞油牡丹专业合作社“牵手”丹江口市凤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确定油牡丹籽收购最低保护价。“一亩地约可种1500株油牡丹苗,到第三年可开花结籽,按油牡丹籽12元每公斤的最低保护价,每亩收益可达1800元至3600元。”丹江口市凤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党飞说。

  “油牡丹是真正的生态富民产业,村里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900余名村民靠种植油牡丹增收致富。”铁炉村党支部书记程宗国说。

 

  养牛人过上“牛日子”

 

  今年58岁的梁启斌是铁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实际为梁启斌制订养牛养羊致富的脱贫计划,帮他申请无息贷款买牛买羊,并申请产业发展补助资金。

  2016年,梁启斌与铁炉村金号角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不断增加,一举摘掉贫困帽子,家里还盖起了两层小楼。

  梁启斌家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纷纷加入金号角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6年6月入驻铁炉村,负责人张国坪投入1200万元建成品改牛养殖繁育中心,中心里养殖场、办公生活用房、消毒用房、污水处理及沼气池等一应俱全。合作社还大面积种植牧草,降低养殖成本。

  该合作社通过品种改良,提高本地黄牛出肉率。目前,年出栏商品肉牛550头,长期固定用工11人,其中贫困村民8人,临时用工6000人次,直接带动当地及周边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脱贫攻坚,产业优先。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打开了铁炉村贫困群众的致富大门,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看着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村民们对铁炉村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特约记者 张朝锋 通讯员 蔡伟伟 周扬帆)

责任编辑: 李尹娜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