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二道河村:

留住“乡愁”兴乡村

日期: 2019-07-08 08:57:00
来源: 十堰日报

  夏日傍晚,走进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二道河村,道路两旁垂柳依依,广场上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和游客聚集在此消夏;农家乐里,村民正乐呵呵地给游客做着地道烧烤……整个村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5年前,这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子里空荡荡的,十分冷清。随着“渔家灯火”旅游村的建成,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不断增加,村民们也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渔家灯火”换新颜

 

  “二道河村环山临水,村民素来以打鱼为生。发展要从本地风俗习惯入手,留住‘乡愁’富乡亲。”丁家营镇武装部长、二道河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志学说,当初从部队复员回到村里,担任二道河村党支部书记,他就下定决心要在保护原生态、留住乡愁的前提下,打响二道河“渔家灯火”品牌,让村民端上旅游“金饭碗”。

  二道河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新村,全村90%的村民都是移民。按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思路,在2013年新村选址时,就选在生态良好、临水靠山的二道河边。

  近年来,该村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旅游配套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形成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发展,以旅游服务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的发展模式。

  紧扣“渔家灯火、生态福地”品牌定位,该村成立丹江口市武当静乐港湾旅游度假有限公司,新建生态停车场一处,新建移民安置点至生态停车场游步道、绿道,新铺设村庄污水管网2000米,发展观光采摘园260亩,打造农家乐8家。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环境显著提升,让二道河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富民产业促增收

 

  走进二道河村桃花岛观光采摘基地,已是瓜果飘香。

  “基地占地300余亩,栽植4000余棵桃树、1500余棵樱桃树,田间套种100余亩西瓜,今年预计收获桃子5000余公斤、西瓜15余万公斤,可带动2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返乡创业青年吴远学向记者介绍。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擦亮 “渔家灯火”二道河乡村旅游名片,就要做到让游客玩得好、吃得好。

  2017年,“均州八大碗”被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列入丹江口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村借势发力,开发二道河“均州八大碗”旅游美食项目。

  每到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采新鲜瓜果、品均州八大碗、赏渔家灯火。

  游客来了,各类农特产品销量也增加了。村里及时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实现瓜果蛋肉自产自销。“现在每到节假日,前来旅游的游客每天有上千人,餐厅、客房都要预订,车辆停满了生态停车场,非常壮观。”二道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斌说。

 

  返乡创业成热潮

 

  “老公,赶紧收拾房间,准备饭菜,十堰的张先生和几个朋友马上就要到了。”刚挂掉电话,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徐文芬就急忙叫丈夫为张先生一行的就餐做好准备。徐文芬的农家乐设计风格独特、环境优美、干净卫生,加上夫妻俩热情好客,旅游旺季总是爆满。

  看到乡村旅游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外务工的村民杨俊丽也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创办了一家农家乐。

  “现在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变美了,游客也多了,我就回村开了‘农家乐’,带着家人一起做事。”杨俊丽说,“以前这里穷乡僻壤的,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谁也不愿意回来。现在,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每年夏季,是村民邓江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邓江今年50多岁,年轻时在外务工,勉强维持一家开销。年纪大了,在外干不了活了,在家又没事做,怎么办?

  “现在游客多,开个烧烤店吧,难度不大,你也干得动,应该有钱赚。”张志斌为邓江出主意。

  说干就干,邓江很快开办了烧烤店。“去年刚开始时,每晚营业额就有500多元,一晚能赚100多元。”邓江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对‘渔家灯火’旅游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在‘留住乡愁’方面做文章,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让乡村旅游持续带动村民增收。”张志斌如是说。(特约记者 张朝锋 通讯员 龚运均)

责任编辑: 李尹娜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