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即日起,本刊开设《足印脱贫路》专栏。通过足印脱贫路,亲身体验,真切感受,讲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
4月30日一大早,我们驱车100多公里,来到郧阳区胡家营镇洞沟村一组“狮子崖”下朱德清曾经的老屋。
朱德清是郧阳区易地扶贫搬迁距离最远的贫困户,也是“足印脱贫路”选择的第一站。
洞沟村有“三十里洞沟”之说。山高谷峡,从河谷两岸冲刷出来的十几米高寸草不生的痕迹中,可以感觉到每年这里山洪的肆意和凶险。2012年8月3日,这里发生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洪灾。
我们从这里路过时,还有施工队正在对道路进行填方加固、修修补补,迎接洪水季节的到来。
在峡谷中仰望天空,仿佛是一条被大山举得高高的玉带。一路上没有信号,没有向导,也没遇到人家,路上还碰到了几条岔道,完全是凭着直觉行驶。当车行驶到海拔约600米的高度时,被一个木栅栏挡住了去路。
打开栅栏,向前走了一百多米,眼前豁然开阔。一大片肥沃的缓坡地,被一个“椅子圈”一样的弧形山峦半包围着,像走进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地边有两块巨石,一大一小,间隔几十米远,分别有一层、两层楼房那么高,成为这里的一道自然奇观。据村民介绍,这里的小地名叫“狮子崖”,有一段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只有一块巨石,形若猛狮。一天深夜,雷电交加,天亮后,群众发现这块巨石被雷电一“劈”为二,“生”出了一个小幼狮,从此母子不离不弃,千年守望相依。母慈子孝,成了当地一道唯美的自然奇观。
巨石的背后,是朱德清的老屋,房屋的墙壁上已用朱红的油漆刷着醒目的 “村集体所有”字样。
见到朱德清,她满脸笑容,显得很腼腆。她在场院里整齐地摆放着几个大竹箩,晾晒着各式各样的时令山货:何首乌、柴胡、香椿等,晒出了山里人家特有的韵味和气息,也“晒”出了朱德清的勤劳和能干。
走进朱德清曾经的老屋,屋里空空荡荡、干干净净。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她的家,她暂借宿在这里。
2018年12月10日一大早,朱德清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从这里搬到了110公里外的香菇小镇,开启了她的新生活。
郧阳香菇小镇,沧浪秀水人家。香菇小镇于2017年11月1日破土动工,2018年底全面建成,是郧阳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无中生有”兴建起来的,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安置了来自全区18个乡镇的易地搬迁贫困户4169户15021人。
朱德清家是香菇小镇里易地搬迁距离最远的一户人家。朱德清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狮子崖”是她的希望,更是她的心结。
搬下“狮子崖”是她长期以来的梦想,住进香菇小镇,村民变市民、“乡下人”变成“城里人”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
初到香菇小镇的朱德清,开始拜师学艺,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种植了800棒香菇。种植过程中,她有快乐也有苦衷,试种丰收后,她重新调整了发展计划。
采访中,虽然和朱德清没有多的语言交流,但从她灿烂的笑容里,我们感觉得到,在 “狮子崖”和 “香菇小镇”之间,她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新生活!(特约记者 兰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