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炊烟袅袅,一直是我对乡村的鲜明印象,也是一位农家人的浓浓乡愁。从军15载,身在异地远离乡土,所幸地是我又回到梦寐以求的乡村故里,以一位军人、一位扶贫书记的角色与乡村重逢,碰撞出缤纷多彩、感人至深的驻村故事。
农民子弟兵,与民同甘苦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上完省军区援建的八一希望学校后,便立志当兵报效祖国和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入伍15年来,从副班长成长为全区首批士官干事,永葆初心不改。当得知原驻村第一书记转业空缺后,我便第一个主动申请报名,从那时起便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
未到村之前,我收集了大量的所驻村的文史资料,备足用心做足功课。新茶村位于宝丰集镇西南角,地多丘陵,植被茂密,路网如织,全村475户1841人,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3户895人,于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到村后,我及时向宝丰镇党委报备,查阅整理帮扶记录资料,和村支两委成员举行座谈会,并及时开展巡村访户,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基本诉求。
在登门入户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旺盛,但苦于文化形式和产品单一,便第一时间申报资金购置两台广场舞音响设备,用于农户闲暇时间锻炼身体,同时摈弃娱彩不良习惯。为丰富文化形式,进一步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我积极联络县文工团来村演出,以歌唱、小品等形式激发群众“脱贫光荣”的内生动力,现场观演近300余人,气氛热烈,反响很好。老党员毛光明看完演出后,深深的握着我的手,连连称赞!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来,并波及全国多个省份。我每日在家关注疫情最新动态,也时刻挂念着扶贫驻地新茶村近两千村民的身体安危。1月31日,深埋内心的回村抗疫想法破土而出,我便向单位领导主动请缨,回村支援。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而阻断人员聚集是基层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3日晚11时,仍在镇卡口执勤的我接到了镇上村民毛光行的求救电话,因其母亲病逝急需料理丧事,按照老人落叶归根的夙愿要返乡安葬。经过和村书记深入沟通,积极协调车辆、人员等多方资源,在征求死者家属的同意后,将老人尸体连夜运回村上老家,并于第二日清晨入土安葬。此次白事未大操大办,集中区域人员不超6人,且都带有防护口罩,重点区域多频次不间断消杀作业,保证白事平稳过度,未发生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
抗击疫情,守土有责。作为一名老兵,坚决落实各级防控指令,亲自值守出入关口,严控人员流动,做好重点人员体温检测,不畏风险为村民配送紧急生活物质,积极协调分区捐赠口罩1570个、体温计18支、消毒液150升、酒精250瓶、防疫中药20副,确保每位村民有防护口罩、每户有消毒酒精,实行全天候全域消杀,确保村内清“零”(零确诊病例、零感染病例),达到“无疫村”创建标准。
疫情过后,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迅速组织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积极备战春耕,入户摸清农户养殖底数,统计252户贫困家庭意愿养殖规模,制定巩固脱贫成果规划,鼓励农户进行多品类、低风险养殖。抓好春茶采收工作,鼓励因疫情滞留在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茶叶采摘,实现脱贫增收。
军人硬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是国策,也是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军人素质的检验。对于扶贫攻坚工作,需要军人担当和作风来解决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走访是开展农村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群众困难的重要方式。2019年10月份,在退役军人家属朱其红家走访时发现,其妻子手部受伤,我立刻拿出军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为其受伤部位进行消毒包扎。
自2019年8月1日接到市委组织部任命我为新茶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以来,我已在新茶村工作近280天3300多个小时,在村上的每一天,我总是坚持早起巡村,与群众早见面、勤招呼,让群众在有困难的第一时间找得到我。11月份,当得知贫困户余志华因意外伤害致使手指严重受伤的情况后,我立即驱车将其紧急送至十堰太和医院医治,并多方筹集医师力量,联络住院床位,安排手术治疗和初期住院经费,经专业医生手术治疗幸保其手指健全,也保全了一家四口人的经济支柱。待余志华康复出院,我又主动代他办理保险索赔等手续,确保正常赔付,资金到位。
走访过程中,最多遇见的是群众反映吃水、看病和学生读书难题,我总是随身携带小本子,记下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回来认真开会研究,仔细反复谋划,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2019年年底,安置点群众反映到河对岸的无性系茶园劳作需绕远道,十分不便,而现有简易木桥年久失修,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群众事,无小事,何况是关乎安置点170余人的安全出行。我立即对现有桥面进行加固,同时电话联络分区工程师对新建桥梁进行评估、设计和工程预算,并计划于2020年春开始便民桥的施工,争取早日竣工。
他乡变故乡,助力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村农民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了解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要真正做到精准帮扶,实现稳定增收,达到脱贫致富。我始终将壮大新茶村特色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法宝。2019年下半年,我在新茶村原有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技术帮扶,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以大户带动返乡创业人员,以技术能手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新茶村食用菌产业的关键之年。经我多方协调和努力争取,2020年春季食用菌15万棒制棒工程花落新茶,面对产业转型和技术壁垒,村支两委和产业能手都望而生畏、瞻前顾后,值此之际我第一个站出来勇挑重担,召开座谈会,消除大家内心担忧情绪,将原有的种植环节升级为上游制棒,一方面增强村级产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扩大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务工近50人。优化传统茶产业,增换茶叶加工机械,盘活村级茶叶加工车间,村干部牵头制干茶250余斤,收制农户鲜叶1000余斤,带动农户增收1万多元。
探索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引进中华小蜜蜂,引导农户开创“甜蜜事业”,同时鼓励农户开展多样化养殖,增强抗风险能力。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保持战斗姿态,严格落实上级政策要求,努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重点关注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努力拓展村民务工就业渠道,以发展扶贫产业为支点,培育市场主体和致富能手,带领新茶村全体村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作者 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