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护航小康路

——十堰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综述
日期: 2021-05-31 15:19:20
来源: 十堰日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及时跟进建设易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实做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奏响了“易迁安置医卫相伴、小康路上健康同行”的时代强音。

  精心织密群众健康“保障网”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到哪里,健康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小康路上,决不能让一位易迁群众因健康问题而“掉队”!

  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12所、村卫生室1803个,注册乡村医生2038名。在全市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新建医疗卫生设施778个,安置点所在辖区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或医疗服务站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设施条件达标,基本药品齐备,拥有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和合格的乡村医生。7400余名乡村医生或医务人员奋战在呵护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健康的第一线。

  着力打造基层卫生服务新格局。结合县域医共体建设,将全市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逐步创建为县人民医院分院,形成县域医疗卫生副中心,一般卫生院均达到全省“四化”标准(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市政府连续8年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先后开展南水北调移民村卫生室、标准化村卫生室、重点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市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596万元,各级政府和卫健部门筹措资金6820万元,累计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86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1.9%。2017年通过省政府债券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债券资金1.63亿元,整建855个村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卫生服务环境和服务效果。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能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为151家基层医疗机构配置彩超、DR、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等数字化设备389台,10个县市区累计投入抗疫特别国债近2亿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移动医疗健康服务车77台,智能健康服务包1904个,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137个,实现了易迁安置点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基层疫情防控能力。

  通过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织密健康“保障网”,为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易迁群众安居乐业奔小康保驾护航。

  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强服务”

  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结合易迁群众实际需要,持之以恒、不遗余力优服务、强服务,切实做到医疗利民、医疗惠民。

  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人才下沉服务。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城乡对口帮扶、晋升职称前下派服务、巡回医疗等措施,引导和推动县域内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服务。乡镇卫生院全面负责易迁安置点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通过设置卫生所、医疗站点、调整设置村卫生室等多种措施,实现搬迁安置点医疗服务全覆盖。同时,鼓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优先下沉到易迁安置点卫生室工作,鼓励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到易迁安置点卫生室多点执业,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做实做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搬迁安置点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时调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群和经费投向,重点做好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的健康管理和签约服务工作,确保扶贫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掉线、不断档。同时,利用新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机会,提升医疗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升扶贫搬迁群众获得感。

  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19至2020年,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市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19家、“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44家,易迁安置点片区内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率达到45%,建设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20个、国医堂110个。

  打造扎根基层一线“医疗队”

  提升医疗服务,关键在人。除了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全覆盖、医疗设备大升级,更要有医疗卫生人员的高素质。近年来,我市大力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积极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打造出一支扎根基层、敬业奉献的“医疗队”,持续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为巩固脱贫成果、加速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持续强化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乡村医生定向培养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招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学员1283名,已毕业715名,其中已上岗325名;完成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本科)培养255名,全市招录基层全科医师特设岗位人员36名,培训基层卫生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全科医生、护士和乡村医生等各类人员1835人次,提升了基层卫生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积极改善乡村医生待遇。稳定全市乡村医生政策性收入渠道,2020年全市乡村医生人均政策性收入达到5.1万元。积极争取政策,落实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全市10个县市区均出台了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离岗乡村医生,根据工作年限每月给予240-600元生活补助;对在岗乡村医生,每年给予2000-2500元的定额补助,资助其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努力维护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基层卫生人才“招得进、留得住”,易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幅医疗卫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宏图在秦巴大地上徐徐展开。

  持之以恒谱写健康“新篇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着易迁群众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对医疗卫生服务也有了新期盼、新要求。十堰卫生健康系统将进一步探索做好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路径,开启健康助力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确保小病不出村。

  做好农村特殊人群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针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长期卧床患者等特殊人群,稳定健康扶贫政策,开展健康巡诊,做好医疗服务和慢性病健康管理。

  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健康广场、健康步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水平。

  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稳定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深化乡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改革,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展水平,改善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工作。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院校与医院共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本科)培养、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一村多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骨干人才特岗津贴、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招聘项目等,全面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今后,我市将持续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安居乐业,谱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新篇章。(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杨作强 周小瑛)


责任编辑: 李尹娜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