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510家民企实施项目2661个 带动20.8万贫困人口增收

日期: 2019-07-29 09:38:00
来源: 十堰日报

  原标题:千企帮千村 含金更含情——民营企业聚力我市脱贫攻坚

  编者按:我市是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肩负着脱贫攻坚和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双重使命。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号召,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口协作机遇,把精准扶贫与“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京津冀及湖北省内民营企业也倾情支持十堰,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汇聚磅礴力量。目前,我市1510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在1139个村实施项目2661个,带动20.8万贫困人口增收,实现456个重点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扶全覆盖。


  汉水为媒
  对口协作激活“源头水”

  2014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同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调水。以水为媒,北京、十堰两地结下不解之缘。按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和《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北京市与十堰9个县(市、区)建立“一对一”协作关系,两地扶贫协作、合力攻坚拉开大幕。
  5年间,十堰的脱贫攻坚事业始终得到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的关心支持,水源地人民的小康梦始终牵动着京津冀等受水区人民的心。今年3月26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听取我市“千企帮千村”情况汇报,要求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光彩事业十堰行。
  5年间,北京市以高度的政治担当,以扶贫协作为统领,先后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帮助十堰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苗木等特色产业,支持建设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柑橘交易大市场、郧西县药食同源植物工厂等一批扶贫协作项目,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以产业协作为纽带,北京市深化县域产业合作,先后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支持建设十堰市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张湾区生物技术产业园及各县市区产业园,助力十堰高质量发展。
  6月3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玉金出席北京十堰扶贫协作项目推介会,动员民营企业家参加“光彩事业十堰行”、开展扶贫协作项目对接,见证扶贫协作项目的签约。会上,签约产业扶贫项目2个,投资总额2.05亿元;签订消费扶贫订单4个,订单金额8000万元;获得公益捐赠项目4个,捐赠金额200万元。
  据统计,自对口协作启动以来,北京市共动员200多家民营企业到十堰对接扶贫协作项目,华彬VOSS矿泉水、京东·十堰“互联网+”新经济、佳龙天然饮用水、忠和黄酒等一批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纷纷落地建成投产,完成投资近30亿元。
 
  产业带动
  村企联姻拓宽致富路
 
  贫困村如何实现真脱贫?“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如何真落地?靠产业。
  “在合作社上班,工钱按60元一天算,一年纯打工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种的几亩铁扫帚收入,不比我在外打工的老公差,而且家里的老人、孩子、地里的活儿都能顾得上!”近日,记者来到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忙着干活的村民王绍彩一脸自豪地道出心声。
  据介绍,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自投产以来,在扶贫车间的带动下,年可深加工铁扫帚75万公斤,带动约10个村15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近年来,随着铁扫帚种植基地的扩大、销售市场的拓展,“恒达扫帚”赢得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市民的青睐,扫帚产业的扶贫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今年,该合作社在全县范围内签订铁扫帚订单种植协议1.36万亩,涉及13个乡镇33个村,人均年增收可达3000元;吸纳3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如今,在郧西县,贫困群众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靠扶贫车间、扶贫作坊走上了致富路。
  “蝶变”源自十堰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进。在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中,市委书记张维国、市长陈新武多次对扶贫车间建设提出要求。“千企帮千村”春潮涌动,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全市各地聚焦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积极鼓励、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建设各种模式的“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把五金组装、袜业纺织、藤条编织、黃酒酿制等作坊办到村头,让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事干、人人有奔头。在郧阳区,依托湖北裕国菇业,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香菇3500万棒,带动3万余人发展香菇产业,培养香菇种植技术骨干7000余人,实现贫困人口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村企共建、融合发展是产业帮扶的关键。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全市各县(市、区)聚焦贫困村实际,引导民营企业把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建共赢。房县庐陵王酒业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庐陵王酒庄,在房县土城镇建设“黄酒小镇”,探索出“黄酒制作销售+民俗展示”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贫困山区变景区、特色农产品变商品、农村民居变旅游民宿、出门务工变就近择业,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神农本草、武当道茶、龙王垭茶业等一批民营企业创新 “三金链接”产业带动模式,让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以土地、林地等资源或以政府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得股金,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
  把扶贫产业引进贫困村,把扶贫作坊(车间)办到家门口,把合作组织建入产业链,十堰产业扶贫硕果累累。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在贫困村领办产业项目1084个,带动11.89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非公经济人士领办专业合作社2545家,带动贫困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余元;累计建成扶贫车间(作坊)7308个,带动10.6万贫困群众就业。
 
  消费触“网”
  山货“上线”飞出大山外
 
  仅仅10天,竹山县楼台乡三台村500亩原本滞销的红冠桃就成功蹭着茶叶的热度,成了“网红”热销品,这是怎么回事?
  “多亏了县委书记的代言,不仅俏了竹山茶叶,还顺势火了红冠桃。”湖北贡水源网络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云说。今年6月13日,在央视财经频道 《第一时间》“2019中国电商扶贫行动”栏目中,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亮相并代言推介竹山茶叶,吸引全国各地客户下单采购,当天就实现茶叶在线订单700余单,销售额10万余元。
  公司趁热打铁,迅速组织团队实地拍摄图片、定制包装,抢在“6·18”当天在京东扶贫主页面展示竹山农特产品,10天内就接了3000多箱1.5万公斤的订单。随后红冠桃被网售一空,种植户们足不出户就收获满满,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不止茶叶、桃子,近年来,从竹山县“飞”出去的农特产品还有很多。来自该县的电商扶贫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达15亿元,农产品上线交易额同比增长50%以上。电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户9.02万人年均增收2000元,为全县脱贫注入新动力。
  像三台村一样借“千企帮千村”行动东风,搭乘电商扶贫“快车”驶上致富路的贫困村,在十堰还有很多。素有“湖北淘宝第一村”的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发挥电商产业优势,打造农产品网售联盟,运用 “农户散养加工+电商统一销售”的模式,将土鸡、土猪肉、马头羊、茶叶、蜂蜜、红薯粉等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并逐步实现从“买郧西卖全国”向“买全国卖全国”的跨越,不仅为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拓宽了销路,而且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创造了门路。以下营村为中心,辐射带动羊尾镇、马安镇、城关镇等5个乡镇近20个村3000人从事电子商务,年销售收入超过2.6亿元。在下营村带动下,2018年郧西县共有9000多人从事电子商务,年销售收入6.26亿元
  电商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近年来,为了拓展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在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建设,依托电商等载体,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提升了农特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带动了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公益担当
  大爱同行画出“同心圆”
 
  “十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源泉!饮水当思源,致富不忘本!回报社会是我和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年市光彩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华深情地说。
  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扶贫济困、慈善救助,是该集团多年坚守的光彩事业。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寿康永乐集团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主动投身公益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担当作为。2018年,集团投资2000万元,控股郧阳扶贫开发公司和郧阳区341个村级扶贫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乡村解决资金、项目、技术和产品销路问题。目前,郧阳区、乡镇、村三级都组建了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贫困户入社41334户,除低保户和五保户外,贫困户入社率达100%。
  不问收获,但见耕耘。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仅是全市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扶贫的一个缩影。湖北远大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合炳,30多年来,共带领家乡3万多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多次向家乡的希望工程、架桥修路、新农村建设捐款,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今年7月,他又捐资100万元,帮助家乡郧西县上津镇何家沟村建设扶贫项目。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范元君,自掏腰包援建100栋“别墅”免费送给贫困户。十堰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基成捐资6000多万元资助教育事业,另投入资金390万元帮扶郧西县、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张湾区等地重点扶贫村的脱贫事业。汉城能源集团董事长刘金成,18年来累计出资3000余万元,爱心捐助家乡公益事业。梨花村酒业积极参与扶贫公益事业,在2016年湖北电视台举办的“慈善之夜”活动捐助5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捐赠20辆洒水车、12辆清扫车,帮助郧阳区、丹江口市各乡镇改善环卫硬件设施条件;在郧阳区青山镇园岭村、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竹山县文峰乡皇城村、竹溪县天宝乡兰池村帮扶200多户困难群众,通过捐赠现金、援建香菇大棚、捐赠路灯、举办助力精准扶贫活动、慈善义卖等方式,改善贫困人员生产生活条件。
  扶志扶智结合,十堰民营企业奋勇担当。丹江口市圣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留守妇女学习扶贫政策和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艺文化、市场营销等,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增强了脱贫信心。
  在众多公益扶贫中,竹山留守儿童帮扶模式被广为传播。非公经济人士王太祥2011年回家乡竹山,创办了十堰市首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竹山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日常照看以及饮食起居、学业辅导等服务。8年间,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先后在溢水、麻家渡、宝丰等13个乡镇建立分校,为250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服务。近年来,全市共建立近200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滴滴爱心,汇聚成河。近年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引领下,全市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书写光彩人生,奏响了全市脱贫攻坚的大合唱。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荣获2017年度“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十堰金方贸易有限公司、湖北大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荣获2018年度“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十堰市通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涛获评 “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十堰绿色汉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汉冈荣获 “全国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记者 刘俊 通讯员 喻成波 柯尊坤)

责任编辑: 陈玉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