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挺进武当山区,创建了以均县(今丹江口市)、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火种在十堰大地上熊熊燃烧;
1946年, 李先念率领新四军五师,在郧阳区南化塘鲍鱼岭、玉皇山与敌军展开激战,打响中原突围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将红色丰碑永远树立在秦巴大山之巅;
1969年,铁道兵一师奔赴十堰参与襄渝铁路建设,历十余年艰苦奋战,至今197名烈士牺牲在巴山汉水间,长眠在武当山下的老营革命烈士陵园……
十堰,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沃土。革命年代,李先念、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王树声、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和平岁月,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等军兵种驻扎在这里,传承红色基因,构筑钢铁长城。
在十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凝成鱼与水的深情。
坚强领导 力量之源
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艰苦的战争年代:1943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双拥活动在延安兴起,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得到加强、巩固、淬炼、提升。
在十堰,双拥的种子其实早已萌发。土地革命时期, 红三军、 红二十五军先后在十堰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十堰群众与红色军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血战鸡子岭,郧阳区刘洞镇杨台村的村民们自发集中起全村仅有的17口棺材盛殓烈士遗骸;和平建设时期,襄渝铁路、丹江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都留下了军民并肩奋战的鲜明印记……
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双拥火种在十堰大地上越烧越旺、生生不息。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军民融合共建的春潮在神州大地上涌动,连续八次荣膺“湖北省双拥模范城”、连续七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十堰,更在时代的大潮中扬起前进的风帆,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汇聚军民共建的磅礴力量,让新时代的双拥工作劲头十足、硕果累累。
近年来,十堰市双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下,按照“打牢基础、巩固提高、与时俱进、再创佳绩”的工作思路,按照“组织健全、活动经常、政策落实、关系融洽”的要求,做到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军民融合有效推进、拥军工作扎实有效、拥政爱民成果显著、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双拥活动开展经常、军民共建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多年来,十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始终坚持由市长任组长,10名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协及东风公司主要领导任副组长,50个成员单位组成。各县(市、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县(市、区)长任组长,多个县(市、区)直主要部门和单位组成。双拥各成员单位也都按要求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牵头科室,确保了双拥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节日有安排、 双拥有特色。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统筹军地力量,抽组精兵强将,组建专班专职负责双拥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双拥工作的重大活动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督办,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了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了评先创优考核条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层层抓,各个部门共同抓,军地双方一齐抓,职能单位分工抓的双拥工作格局,确保了双拥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高效凝聚起党政军民学多方力量,充分调动起广大军民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从胜利走向胜利。
精准施策凝心聚力
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之畔,庄严肃穆的丹江口烈士陵园内,长眠着从土地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124位革命烈士,静静守护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海清河晏;
巍峨屹立的武当山脚下,武当山特区老营革命烈士陵园修葺一新,202名革命烈士的英魂,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守护着襄渝铁路,见证着十堰一步步打破大山的阻隔,构建起“水路空”立体交通网络的伟大变迁。
每逢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十堰各地的烈士陵园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祭扫人群。烈士纪念单位、设施得到全面维护和修缮,这是十堰市优抚事业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也是十堰市精准施策不断提升双拥工作质效、将双拥政策法规落到实处的标志之一。
双拥工作植根于军民、服务于军民。十堰市着眼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大局,始终把有利于军民融合,有利于军民一体,有利于平战结合贯穿于双拥工作全过程,统一谋划、一起协调、同步落实。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专题研究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共建、
双拥创建、军转安置、家属就业、营房建设、经费支持等重点问题,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十堰市委、市政府在“三定”方案中明确双拥办机构,足额配置工作人员,并从军地抽调精兵强将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使双拥办真正能够履行组织协调、参谋指导、督导检查、贯彻落实的双拥工作职能,把各单位、各方面的工作力量有机凝聚起来,切实把各行各业的双拥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为十堰经济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堰各行各业窗口单位对驻堰部队、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军烈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普遍实行优先优惠免费服务承诺制,统一挂牌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使广大优抚对象在拥军活动中得到实惠。十堰市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每年将军民共建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双拥工作长效机制,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行业特色重点做好“医疗拥军”
工作,军人医疗品牌叫响全军。早在1996年8月,医院就在本地区率先推行军人就医优先办法;近年来,医院探索创建医疗拥军机制,实施军人就医野五优先冶,即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住院、优先抢救;“两减两免”,即享受123项半费医疗优惠,住院治疗费减免20%,免收挂号费,免收市内120救护车服务费。
与此同时,十堰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积极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和新型经济组织拥军活动,普遍开展了社区拥军、社团拥军、民企拥军、信息拥军、教育拥军、科技拥军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化拥军活动,使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扎实。
军民融合共建共赢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东风汽车是十堰的名片。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因军车而建,有着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公司历届党委和行政班子传承红色基因,对拥军优属工作常抓不懈,积极为部队建设做好事、办实事,为国防建设和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
目前,东风军车在部队现役装备保有量位居第一,军品研发涵盖轻、中、重型军车全系列。在汽车行业里,东风公司最先设立军品工作委员会,构建了军品事业发展平台,树立了军企合作的优秀典范,开启了国企拥军优属的新模式。在诸如保家卫国、港澳回归、抗震救灾、国庆阅兵等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共和国勇士驾东风驭野猛士冶,驰骋场、扬国威。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在装备方队中5辆东风猛士载运5大战区司令员(政委),25辆东风猛士载运100面战旗擎旗手,再次以“排头兵”的角色在共和国阅兵中亮相。东风公司生产的135辆军用车辆装备以“零失误、零误差、零故障、零事故”通过检阅台,获得阅兵联合指挥部赠予“聚力阅兵共筑辉煌”锦旗。
在十堰,军民融合的“东风”格外浩荡。多年来,十堰市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军地规划建设衔接,及时启动全市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制定各领域专项规划;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军民两用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主动对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发挥本市优势,加快推进军民融合项目化、工程化、产业化,努力壮大规模、提高效益;抢抓机遇,积
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和军民融合科技服务体系,支持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和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十堰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成果转化机制;狠抓督查落实,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除东风汽车公司外,十堰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负责研究拟定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堰从过去的“三线”建设重镇迅速发展成军工生产大市。
武当巍巍,汉水滔滔,军民携手,潮逐浪高!(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黄亮 赵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