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生,男,1967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安乐河村,1983年11月入伍,1985年12月入党,2004年3月自主择业,大学本科文化,现任丹江口市晟泰武当养老院院长。
一、报国赤子二十一载高原坚守,守为民初心
1983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洪俊生相应国家号召,怀着卫国为民的满腔热情和一颗扎根高原的赤子之心投身军旅。此后的部队生涯,他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一直奋战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唐古拉山地区,唐古拉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在这里高原反应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由于长期在藏北服役,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导致洪俊生身患多种疾病,强烈的紫外线让他显得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有一次他去接小孩放学,老师下意识的说,“你是孩子的爷爷吧”。要知道当时的洪俊生只有三十多岁,这让他哭笑不得。但环境的艰苦从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入伍时的初心从来没有改变,在部队一待就是21年。因为军事素养过硬,工作表现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获得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热爱高原建功输油管线事业”先进个人标兵、“弘扬三个特别精神先进个人”、优秀司务长标兵等多项殊荣。
二、退役老兵一十五年奋斗不息,显军人本色
2004年3月,洪俊生离开部队,为减轻地方安置压力,选择自主择业,回乡务农。退伍回乡至今15年,他始终怀揣着将家乡建设的更美丽的梦想,时刻牢记自己当兵时卫国为民的初心,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付诸实践,用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伍军人的本色。
(一)自力更生,奋斗不息。洪俊生退役以后,始终坚持以合格党员和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参与社会上各种形式的非法集资活动,他深知天上掉不下来馅饼,自己一定要继续干事创业,减轻社会负担,创造社会财富。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并和爱人对父母的承包荒山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每年定期进行植树造林。同时,积极尝试各类适合自己和行业,发挥在部队练就的优良作风,踏实肯干,奋发向上,先后从事蔬菜果木种植、白酒经销、保险等,并连续4届担任丹江口市摩托艇大赛裁判,为家庭积累了生活资本,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扶危济困,守望邻里。洪俊生从不满足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他经常上门帮助五保户、困难户,为他们买油买粮、送化肥送种子送农药等。自己种的蔬菜瓜果总是主动的分给邻里和困难群众,经常带头参加各种公益捐款捐物。洪俊生常说,“党员在部队是标杆,在地方也应该是表率,军人只能退役但绝不能褪本色,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勇争一流”。
2017年6月他的党组织关系转入集团新村社区,日常生活中,他尽最大努力积极配合帮助社区做工作,自觉带头宣传国家对退役军人的政策,教育大家要想国家之所难,当兵退伍不褪色,为国家分忧,维护大局。在日常生活当中,洪俊生同志还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对社会始终保持一种强烈责任感。在居住的小区遛弯时,主动按照社区要求观察有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人员散发传单等等非法印刷品,避免扩大负面影响,他还每月定期报告小区的治安情况和重大邻里矛盾纠纷情况,协助社区防患于未然。2018年初春的罕见大雪,市区积雪严重,造成苏家沟路、徐家沟路等市徐家沟小学、中心幼儿园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和家长5000多人出行非常困难,洪俊生积极响应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号召,主动拿起铁锨,清扫铲除积雪1000多平方米,并及时对大坝二路的雪压断枝进行隐患清除,保障了居民和学生的出行安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2018年6月,经社区推荐,洪俊生同志被评为丹江口市优秀共产党员。
(三)关爱老人,投身公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发展,养老问题日趋严重。洪俊生同志意识到这一点后,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毛遂自荐来到了十堰市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丹江口市晟泰武当养生院,成为了养老院的院长。养老院的管理工作与其它行业有较大的区别,其它行业只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养老院的管理是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留心注意老人的所感所需,不断调整。洪俊生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一看、二听、三思”的工作要领。一看是指无论在任何场合下,一眼就能够看出问题;二听是指无论听到什么都能识别是非、判断问题出在哪里;三思是指面对任何问题,能够准确分析、正确处理。他天天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为他们调解家庭矛盾、纾解心理问题,给他们洗头、洗脚、剪指甲,把老人们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想尽办法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安福。他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为社会分忧,替儿女们尽孝,真正成为了老年人的贴心人。洪俊生说,“老年人就是我们自己人生的一面镜子,他们也是一部历史、一项经验、一个榜样、一个典范、一个人生坐标。现在,作为一名老年工作者,我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憧憬、我有信心做的更好”。
洪俊生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始终坚守着一颗卫国为民的本心,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用心回报社会。他用不懈的奋斗让我们见证了一名中国军人、一名党员始终不渝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