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六件事” 乐享新生活

——我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日期: 2024-01-03 08:31:57
来源: 十堰日报

“老板,帮我预定一个包厢,元旦假期我和亲朋好友来尝尝特色农家菜。”元旦假期前夕,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各农家乐生意火爆,一个接一个的订餐电话,让村民忙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黄花沟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树、河谷、土房、中药材、茶园等“沉睡资产”被“盘活”,昔日的“空心村”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网红地”。

黄花沟村的蝶变是我市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市从“群众身边事、房前屋后事”入手,以养老、托幼、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厕改造、农村公路等乡村建设“六件事”为切入口,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整治环境

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环境变化太大了,很多游客来村里玩,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提起现在的生活,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天河人家”农家乐老板汪传勤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市按照因地制宜、节约集约原则,坚持不懈抓好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3年,全市积极争取中央农村“厕所革命”财政奖补资金2166万元,建设改造农村户厕15580户,建成12个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试点项目,获评“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1682个行政村满足“五有”(有设施设备、有治理技术、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有监管队伍)达标行政村要求,基本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900余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4%。

养老托幼

点亮乡村幸福生活

73岁的李帮兰家住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她是一位独居老人,身患慢性病,从前买药是一件麻烦事。“现在村里给我配了手环,有啥事把手环一按,村上就会安排人来帮我。”她笑眯眯地给记者“炫耀”手环。

“小朋友们,我们给妈妈串一条项链,比比谁先完成、谁的最好看……”日前,在房县红塔镇南潭村托幼中心,孩子们跟着辅导老师做手工,其乐融融。

“一老一小”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我市采取“民政补一点、集体担一点、乡贤捐一点、群众出一点”方式,改造建设131个养老互助照料中心,日均服务老人2万人次。全市新建农村幼儿园18所,增加学位5560个,建设改造农村托幼中心232个,实现农村托幼有场地、有人管、有活动、有关爱。在全省率先依托社区工作站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建成131个,覆盖率达98%。

公路建设

打通乡村“致富路”

深冬时节,郧阳区城关镇泰堰振兴公路沿线5个村子的农户忙着杀猪宰羊,很多人开车来采购年货。

城关镇翻山堰村党支部书记朱强介绍,依托泰堰振兴公路,该村建成农耕民俗文化馆、红色先锋馆,实现了游客进村、产业发展、村民受益的目标。

建的是公路,连的是民心。近年来,我市依托“美丽村路”激活“美丽经济”,推动“农村公路+”融合发展,累计打通农村“断头路”89条,建设旅游公路1000余公里、资源路和产业路1500余公里、美丽农村路2461公里,实现“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依托完善的村级公路网络,建成村级邮政快递服务站点1746个,覆盖率达100%,各县(市、区)辖区内基本实现进村下行件送达时间不超过1天,特别偏远村不超过2天。

自我市出台乡村建设“六件事”专项工作方案以来,各县(市、区)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共同缔造,凝聚社会合力,投入乡村振兴资金达2.98亿元,带动社会帮扶力量投入资金达6.52亿元,实施“六件事”项目302个,开工率、完工率均达100%。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我市乡村建设“六件事”做法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记者 吴楠 通讯员 徐洪波)

责任编辑: 蔡雪阳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