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红”守护“生态绿”

——张湾区“流域党建”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日期: 2024-03-28 08:45:54
来源: 十堰日报

近年来,张湾区着力探索“流域党建”模式,以辖区主要流域为主线,持续放大党建联建的聚合效应,推动流域内组织、人才、产业、生态等协同共建,以“党旗红”守护“生态绿”,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组织共建筑牢“流域堡垒”

成立党建联盟。推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按照流域组建党建联盟,统筹整合流域资源,成立清河护水、产业协作等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120余个,形成“乡镇(街道)党委+流域党建联盟+村(社区)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的组织体系。

建立轮值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联盟轮值负责制,推行组织生活同开展、重点工作同推动、发展资源同分享、流域保护同实施的“四同”工作机制,共同解决党建资源不均、党员教育管理不活、为民解困办法不多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实现区域共治。

搭建协作平台。搭建以强带弱、多村联建、村企共建的互联互动、协同发展平台,堵河沿线村结成流域党建联盟,“7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共同打造“云水方滩”旅游品牌,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人才共育打造“流域雁阵”

建强头雁队伍。建立流域内“班子成员联培、后备人才联育、党员干部联管”机制,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农村电商、乡土文旅、乡村治理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培育农村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后备人才3000余名。

深化联学共训。开设流域党建联盟“党务大讲堂”,区直部门、乡镇党委书记带头上党课,打造西沟支部书记学院等实训基地8个,开展流域联村培训80余次。

推动跨区交流。发挥流域党建联盟跨地域统筹协调优势,推动干部跨村任职、人才跨区流动,120名发展型人才到村担任兼职委员。依托流域党建推动机关、高校、企业、村(社区)等各条块人才进村入户,成立小水果、茶叶等专业化党小组40多个,260名党员成为“双带双富”的“领头雁”。

产业共兴推动“流域共富”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优化结构、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流域产业布局,建立“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实施方案、一个专家团队”机制,推进食用菌、中药材、茶叶、小水果、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六大重点产业建设,实现“组组联产、村村联盟、镇镇联动”。

优化利益联结。依托流域党建联盟推动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推进山场、土地资源综合整理“化零为整”,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村级组织+市场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强化示范引领。探索“片区联动、辐射带动、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云水方滩、青春西沟、柏林美食、黄龙民俗、花果乐隐桃源等五大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将辖区文旅资源连线成片,把乡村建成市民休闲打卡地、消费目的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生态共治扮靓“流域家园”

深化联合治水。建立支沟治理县级领导包联机制,明确区、乡、村三级河长84名,建立党员护河责任区142个,成立党员志愿护水队20支。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部门联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党建联建”实现神定河、犟河流域64个区段的系统治理、联防联控,组织跨区域监管执法120余次。

凝聚群众力量。从农村脱贫户、生态转型户、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选聘护水员,从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教师、村医、退休职工、村级“五老”中招募民间河湖长和社会监督员214名,发动群众开展“清四乱”、“清漂净滩”活动1500余次。

创新治理机制。探索“智慧+”新模式,建立集流域智慧联动、应急广播、场景 AI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禁渔禁捕、污染治理、水上安全、隐患排查等“一网统管“。以五级流域为基础,进一步划小村社、湾组治理单元480个,形成流域事务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管理的治理模式。(通讯员 王为  魏钊)

责任编辑: 蔡雪阳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