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 激发活力

——我市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动产业向“新”发展综述
日期: 2024-08-30 08:47:14
来源: 十堰日报

举办“2024·匠星行”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专项研修班、劳模工匠企业家沙龙、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协调成立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与数据生态(元宇宙)、数控与机器人、增材制造、创新与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委员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汽车产业从“传统商用车独大”到“乘商并举、油电并重”转型升级,顺应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等产业发展方向,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产业和新项目落地,大力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进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劳模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应用……

近年来,全市工会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全面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创新活力,为我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 增强发展动能

“智工汇众创空间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科创团队可以专心致志开展新技术研发,进而推进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向智能化升级。”入驻十堰市智工汇众创空间一家企业研发工作人员说。十堰市智工汇众创空间2022年5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近年来,市总工会把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劳动者的重要载体,不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企业提质增效的强大活力。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173家,涵盖汽车制造等87个产业,其中省级创新工作室24家,组建1家跨区域、跨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了从“开枝散叶”到“满园争芳”。通过面对面指导、现场观摩、实地教学、互动讲解等方式开展培训、学习、交流,累计组织参观、培训2000余人次。

在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下,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打造了以唐子卫、王勤、于飞等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担纲领衔”,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唱主角”,大批职工踊跃参与的创新格局。

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创新带动作用,市总工会精心服务、办好实事,搭建精神引领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技术攻坚平台,把创新工作打造成驱动发展新引擎。

在精神引领上,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劳模事迹宣讲进校园、进车间、进班组等活动2600次,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开通“劳模工匠号”公交车、出租车,在车身上呈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打造弘扬“三个精神”的“华丽乐章”“流动课堂”;出版发行《先模风采录》,与十堰广播电视台联办《劳动者》栏目,展示劳模风采,激发全员参与创新动力。

在技能人才培训上,常态化开展班组长职业技能、思政法治、安全生产、心理健康、职业病防治等培训,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张龙将“湖北工匠”奖金50万元捐给自己领办的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面向社会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从技校毕业的“90后”石校坤拜师于他,参与研制改进汽修工具30余件,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项,成为公司汽车维修“技术大拿”、车城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军荣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在技术攻关上,劳模工匠带动一批批青年工人走上关键岗位,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近年来,累计完成技术攻关4521项,先后催生技术创新成果2930项,各种专利1800余项,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转化创新成果 实现产业升级

“通过全过程信息溯源,系统可以给出设备维保建议。”5月13日,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业服务事业部运维管理部副部长杨晓青高兴地说,在大数据分析与 AI逻辑运算的加持下,工业维保更加智能。杨晓青带领团队专注于“维兮智和”工业运维平台升级迭代研发工作。这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打造的智慧运维平台,可提供数据采集、运行监控、设备保全、人员共享、备件共享、智能决策等服务。

“我们始终把创新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理念。”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三红介绍,在创新驱动下,公司专用机床、柔性加工设备、焊装设备、工业智能运维等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

近年来,我市在全力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创新动能的同时,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实现产业迭代升级,迈上由“制造”到“智造”的向“新”发展之路。

湖北省“工友杯”第六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初赛暨十堰市第六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举行。

通过实施产业工人学历与技能提升五年行动,助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通过专业化项目指导,将工作室创新创效、技能人才发展、技能传承有机对接,进一步释放技能人才创新潜能。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产、学、研完美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全新活力。

截至目前,我市连续举办六届职工创新创业大赛、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共挖掘创新创业项目1264个,展演项目568个,21个项目荣获省“双十佳项目奖”、省“优秀项目奖”,促进融资投资、产品销售5.42亿元。以落实湖北省产改领导小组国企“15条”和班组“12条”为抓手,我市将创新工作室建设与“六型班组”建设、职工众创空间建设有机结合,率先在全国工会系统成立职工众创空间,先后吸引243家企业入驻,直接带动就业3600人,孵化职工双创项目370多个,推动20余家创新工作室与科研院校建立交流合作,邀请专家把学习和研究工作带进创新工作室,如万润新材料公司王勤创新工作室自2016年创建以来,坚持每周开展“创新工作室团队建设与个人成长”工作坊活动,已拥有研发人员80人,承担40多项科研项目,发明授权专利46项,开发新产品、新工艺10余项,产品已通过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锂电龙头企业验证,实现产业化应用。

发展新型产业 拓宽经济领域

8月23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张涛来到张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参观鄂西北低空飞行学院实训基地无人机物流配送演练,要求各部门聚焦项目需求,强化要素保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低空经济迈入新赛道(竹山通用机场)。

8月20日,茅箭区举办民航无人驾驶飞行员培训活动。此前,首批无人驾驶清扫车已在我市正式上岗。据了解,茅箭区引进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服务项目,探索“车、路、云、网、图”高效协同示范应用场景,建设无人驾驶清扫车全自动化总装生产线,计划5年内建成无人驾驶清扫车全国生产总部基地。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实现汽车主产业向“新”发展的同时,依托智能技术打造全省首条低空物流配送线路,利用无人机开展环库岸线和库面巡飞护水行动等,不断发展新型产业、拓宽经济领域,持续抢占低空经济领域制高点。

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运行。

3月23日,随着一架无人机从中国邮政十堰市分公司十堰火车站营业部出发,经过15分钟飞行,到达茅箭区茅塔乡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我省首条低空物流配送线路在十堰成功运行。

7月29日,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通用机场——竹山通用机场正式面向社会开展双人跳伞体验活动,通航以来已经集聚起一批低空经济运营企业。

十堰市2024年首届低空经济展举行。

7月17日,茅箭区无人机群“车机一体化”消防系统产品在十堰消防训练基地成功举行高层建筑灭火实战演练。本次演练的产品由深圳东风(十堰)汽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以东风商用车底盘为载体,搭载多架无人机,具备机群起升与回收、灭火弹剂存储、火势地面监控、灭火救援调度等功能。汽车“飞出”无人机,这一低空经济发展的全新场景,源于无人机企业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更是十堰传统优势产业对新兴产业的赋能。

远景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首批储能电池包下线并发货。

以产业工人的全员参与创新,持续助推产业发展整体向“新”,我市正不断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新突破。(本版图片均由市总工会提供)(记者 马胜江 特约记者 谢朝华 通讯员 赵毅 张晓宁)

责任编辑: 蔡雪阳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